找到相关内容560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〈点头顽石话生公〉谈道生法师之思想

    ldquo;一阐提于如来所以永绝,斯由诽谤作大恶业”,故不能开发如来菩提因;这说法,正表显了《摩诃衍般泥洹经》的弘传者,藉著因果、业报的观念,诱导善男子、善女人诚信修学的意趣。虽然说犯...自性清净,烦恼过故,现有异相。…又此身中,有如来,如彼良药。其如来,始终常有,非作所作;但无量烦恼中间竞。凡诸众生欲求佛者,当除无量烦恼结患。…大般泥洹方等契经,密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451800.html
  • 大相国寺法语(1)

    所谓:过去正法明如来,现前观世音。到达佛的境界,已证成究竟平等,由大用,非男非女,可男可女,无相,却能示现种种相,佛神通广大,能于十法界示现自在。  观世音菩萨示现度众生,有时候可示现大丈夫之...何道理?  心乃人人本具,我们流浪轮回六道也是心,我们各个证成菩提,入大涅槃也是心。心不与正法相应,不与空相应,则得染污五欲六尘,贪、嗔、痴,造无量业,因业受苦,如是周旋反覆不休,始终沉沦三界,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352109.html
  • 从“十重唯识观”论华严宗与唯识思想的交涉

    昙迁所带来的研究摄论的风潮模糊了摄、地论师的分野,加以昙迁仅存的《亡是非论》一卷,被华严二祖智俨以“顺性”的理由收录于晚年所作《孔目章.品明性章》中[17];还有法藏重视《信论》的理由,如果...上是以依无著之《摄大乘论》中三思想来论唯识观的五重内容︰1.遣虚存实;2.舍滥留纯;3.摄末归本;4.隐劣显胜;5.遣相证性。   一遣虚存实。观遍计所执唯虚妄都无体用,应正遣空,情有理无故。观依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2852286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派佛教的心性本净思想,并吸收有关大乘佛教经典的学说,阐释了如来藏的构造、性质和功能等学说。    《大方等如来藏经》依据《华严经•品》的佛智周遍圆满和法身遍在思想,强调一切...ldquo;五各别”说    瑜伽行派排斥如来藏说,主张阿赖耶识为宇宙万物的根本,众生的本性也由阿赖耶识生,并提出了五种种的说法,成为佛教心性论的新论说。下面拟通过五成立的根源,即五与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552387.html
  • 洞山录(2)

    无非功德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此华藏世界海中,无问若山若河,乃至树林尘毛等处,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,具无边德。”  问:经云:“但凡夫之人,贪着其事。”又云:“取相凡夫,随宜为说。若得理本,万行俱圆...专精,虽身在道场,而心缘异境。著有为之相,迷其空;能作之心,生诸我慢。不了自他平等,能所虚玄。倘涉兹伦,深当前责。南泉大师云:“微妙净法身,具相三十二,只是不许分剂心量。若无如是心,一切行处,乃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4753571.html
  • 《教观纲宗》指要

    出来的妙论。  化仪四教四种形式,是依《华严经·品》的“日出光照”的理论而立“顿”;依《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》的“虽小欲懈怠,渐当令作佛”为“渐”;依《大智度论》所引《大品》的“我在阎浮提,转第二... 天台大师判教五时,凭之以叙世尊转法轮之梗概,关于五时由来的经证,有《华严经如来胜品》的三照三譬,《涅槃经圣行品》的五味相生譬,《法华经信解品》四大弟子五时领解文以及《无量义经》的说法品等诸文可寻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754985.html
  • 佛性与禅悟——南宗禅三系心性思想的区别

    解脱论方面,意义、价值尤其重大。  “在作用”的命题落实于修行解脱实践上两种表述:所谓“触类”是指心体与外境的接触、交互作用,也就是个体的日常行为,包括一切心理活动和外在动作。在洪州宗禅人看来,“...论说的,理事圆融只是其学说的一个论证环节,并不是解决心体与性体合一的惟一理论方法。石头禅系的情况与此有所不同,其所倡的“即事而真”的思想着力论证的是心、物间的理体一元论。理既包含于事中,那么于事中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1655820.html
  • 《佛性与般若》之研究(2)

    地坚立的真心而成为存有论意义的体,此即《信论》所表示的“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”是。真心即真如心、心真如。真心为诸法之体即是空如为诸法之体。在空有二宗言,空如是不能为体的,缘起空,依他无性,此无自性之空只是抒义字(抒因缘生依他之义),并非实体字。但到“真心”之成立,空如理与真心为一,空如理遂因真心故而亦成为一实体字。空如为体,实仍是真心为体。因空如理被吞没于真心而从心故。此便成为一条鞭地唯真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3555943.html
  • 佛法是一种本体论吗——比较哲学视域中对佛法基本要义的反思

    喻品》,历经《华严经?品》而完成于《胜鬘经》以至于《不增不减经》。 [17](P131)不过笔者以为,“界”义与“藏”义事实上并不能截然分割,对此,我们可以最早在《不增不减经》中提出的具有范式意义...语境中对其边界的重新厘定由此具有奠基的意义。通过语言学与哲学的比较分析,笔者的结论是,一、佛教的基本精神不是本体论——无论是西学意义上的本体论,还是体用论意义上的本体论,而是敞明空相应缘起的缘起论;二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3856178.html
  • 慧能与“无相戒”法

    当时许多人都循着它的路子去把握真心,把真心作为总源头,将修为方法看作是可以取给于己、不待外求的,慧能也接受了这一思想,认为真如佛性是自性意念的本体,“真如是念之体,念是真如之用。念,虽即见闻觉知,...时因地制戒的机宜。戒律既非先验的,它便会随着佛教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弘传而有不同的善巧方便。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,戒律就因不同地区的不同反应而有所更改。(3)集众议定的民主。原始佛教戒律的形成,...

    无相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2556206.html